留学移民网

搜索
查看: 81|回复: 2

澳洲留学生回首曾经往事

[复制链接]

7

主题

11

帖子

15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56
发表于 2014-1-5 1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在网上看到上师大剑桥中心的事情我就很有感触,一个办学机构的运作顺利与否对很多要报考国外大学的人来说的确有很大影响。作为一个曾经高中国际班(PGA课程)的人来说我曾经也有差不多的经历。事实上五年前我曾经在初中毕业时也考过上师大剑桥中心的课程,但结果很光荣的落榜了。在那次考试时就有家长和我妈妈说其实招生考试前有剑桥中心有补课班,那天对此我妈妈并没有感到意外。她只是在临走时对工作人员说如果招生前有补课班应该通知大家不然招生就不公平和没有意义了。而在这之后剑桥中心通知我可以参加补课班然后再次考试,而这时我拒绝了。
进入中美班
        无独有偶就在2008年很多国际班就像雨后春笋一样涌现出来,所谓中美班,中澳班,中加班比比皆是。而很多学校的招生的考试和录取条件在现在看来更是个笑话。有些学校打着只招优等生的口号,在考试卷子上增加很大难度而在私下给很多人开后门。有些还打出了雅思有6.5分的人免试。现在想想更是笑话中的笑话,因为你要是雅思有6.5分怎么可能在这种学校混,直接出国读本科多好。而最后我所做出的选择是非常离奇的。那天我在新闻晨报上看到一所上海外国语大学实验学校(该校已被政府收购改建)的广告,这所民办学校的中美班可以保证在毕业时拿到美国高中文凭和中国高中文凭。于是我选择报考那所学校的中美班。让我吃惊的是入学考试出奇简单,但我的中考成绩没有被通过。就因为这点校长想劝退我去这个学校的另一个中澳班,理由是可以不用给我学籍。但最后校长还是看在我有海外游学经历以及英文成绩过于突出的份上就允许我以借读的方式进入了这个学校。
安全提示

1、本文为网友发布内容,本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一切后果由发布人承担,与本站无关!

2、如网友所发内容侵犯您个人或您所在企业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客服联系处理

3、请对任何金钱交易和索要个人隐私的信息保持警惕态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1

帖子

15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56
 楼主| 发表于 2014-1-5 11: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各有目标的同学们
       读过国际班的人都知道合作办学一般有两个机构构成,一个是留学中介或者说教育机构另一个则是正规的高中院校。我们学校招生时一共有百多人报名,第一批招了11人第二批只招了10人。第二批中的多数人是第一批中没通过补考的人。到头来想想招生时的很多条条框框其实都是噱头。中介方在乎的是这个学生将来能不能考上大学,而高中方面对招收学生还是会有严格把控的。所以对于有条件的学生来说中介都是欢迎的,但学校这种把控未必一定是要招收好学生,而更多倾向于听话的人。不过无论是中介也好学校也罢有一种人是肯定是抢着要的,那就是优等生。他们有时可以是学校或者办学机构永久免费的广告。所以我们班级一共有三种人,第一种被奉为座上宾的优等生,第二种家里和学校领导有关系的学生,第三种通过一般考试入学的人。
       先说优等生,读书很好的人往往目标性很强做事情有很多目的性。这种目标性在一群要报考美国大学的人中可以说完全暴露无遗。美国大学不但要求语言成绩和高考成绩(ACT,SAT),而且还需要领导能力社会实践老师推荐信业余特长之类的证明。而很多社会实践活动展示领导能力的机会是学校不能给每一个人提供的。虽然老师会在开学给优等生一些职位,但这些没能满足他们。所以内斗还是不知不觉的开始了。内斗方面不细说了,简单来说就是优等生利用班级里有钱人给自己抬高地位,借此吸引能打架闹市的人为自己做事情。最初通常是几个优等生一伙把班级里最不说话的人打成右派内奸来巩固自己的正确领导地位凝聚班级其他同学,但时间长了优等生们自己利益不均也会搞内斗。譬如说合唱比赛他们会去争主唱,争敬老院义工的名额之类的。而优等生们还有一点就是好斗不服输,对他们来讲机会处处有就看有没有人争取了。于是乎在第二学期开始就有人开始公然和学校对抗闹饭费之类的问题,之所以他们可以闹的成是因为他们利用很多人把多余饭费变零花钱的贪念。离奇的是他们在学生中做学生领袖,在整个班级和老师对话时他们不说话。他们的“哥们姐妹”义愤填膺的指责老师,而离开教室后他们成了所谓的老师和班级间的调解员专门负责和学生沟通。而事情终究有玩砸的那一天,一个外教(曾经参加过越战的美军少校)发现了这群人的轨迹于是准备着手处理恢复教学秩序。但这个外教最终被那群人设圈套(私下补课),被迫按照公司学校制度炒鱿鱼。而这时候班级内斗分化更加厉害了,直到最后一年申请大学时,他们才发现自己争抢来的一切都是没用的,这时他们和他们的父母好斗心再一次发作冲击校董办公室,这还不够他们说服低年级的人一起闹这件事导致整个项目停办校董把学校卖给政府。而再之后学校给每个人开出了优秀的成绩单社会各种实践活动证明,这时我就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得了。高中最后一年几乎没人上课大家都恍然大悟去考托福雅思了。(其实听老师话的人很多都在高二时就把雅思考好了)很多时候再想这些事就觉得其实人品对一个人很重要,一个人能力再强人品不好那他对一个集体或者团队来讲是有破坏性的。所以你也会发现美国很多名校优等生未必全招,那些学校的招生办会通过一个人所写的文章来看这人人品或者说各方面情况如何。(美国很多常春藤名校去年拒绝了一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SAT接近满分的学生,理由不明。之后那位女生居然出书大骂那些大学的潜规则,可见人品也不怎么样。)当然我们班的例子也是好学生中的一个极端啦。说实话那群优等生在高三之前就称不上优等生了,他们虽然读了前一百美国大学,但那些学校和他们进入高中时的地位相比
       其实一个学校里最稳定的是学校开后门进来的人,这群人做事会比较有底线的原因是他们和学校是有相辅相成的关系。他们通常感谢学校收留他们也知道自己没什么能耐,所以也不敢捣乱。至于学校领导的亲戚就不一样了,他们无论能力如何至少背景硬也是那批优等生争取的目标。其实真正出人才的一般都是平时成绩一般偏好的人。他们没有优等生的骄傲做事情比较稳重不轻易表现自己,考虑事情比较周全。我们班有三个人在高一时准备托福,高二时考出了SAT,并且接近满分。高三时漫漫悠悠的考出了托福,我们班最后考上UCLA普度大学的人就是这样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1

帖子

15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56
 楼主| 发表于 2018-8-8 15: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要有战略眼光
       其实出国留学也好就读国际班也好,我们很多时候忽略了一点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于是很多人给出的回答是我读国际班为了考上一个好的欧美大学之后为了找个好的工作。这可以是个理想但绝不是一个目标,很多人这么说的人往往会和我们班的优等生一样,把身边认为好的东西都抓过来最后往往会想狗熊掰棒子一样什么都没留住。很多人考虑事情往往会特别被自己利益的一面诱导,很多人之所以上当受骗就是这个原因。在澳洲生活三年发现很多很多华人移民出国后并没有改变多少很多是自身原因,比如说华人在海外依旧去恐慌性的争抢资源。华人父母在买房子是再三考虑学区房拼了命给孩子报名校送补课班补课逼着学乐器,虎妈战歌就是最好的例子,很多人会问他们不是正因为国内过这样的生活才出国移民吗,那为什么出国还过这样的生活?他们估计会说没办法。但其实我在鬼佬家中生活三年后才明白,鬼佬们似乎更加在乎一个人的社会能力对他们来说要学不单单是学校里的功课,比如说工作。很多外国小孩十四岁就开始打工尽管工资不高但活也不累,这样的人在申请大学时他可能成绩不是特别优秀也没找到特别好的大学。因为他的工作经验他可以在大学时当上餐馆经理,而毕业后结合了大学的知识和工作经验他可以很快找到工作并且过上想过的生活。所以这样的人要是学习成绩也高的话那绝对会被名校抢着要。反观我们呢,我们很多华人除了毕业后搞研究其他找工作什么的都费劲,这时估计很多人还会说鬼佬歧视我们。生活根本没有投机取巧,一场考试一所好大学改变不了一个人的生活。只有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才会成功。我们除了会抬高入学门槛刷新高考分数其他还会什么,我们这是间接破坏入学规则把公平规则变的不公平。想必这也就是美国大学多元化招生的原因了,和我在一个班级的一个人当年考上了滑铁卢大学,但由于第一年学习难度大只是通过了考试,于是放弃了在加拿大读书机会,第二年这人回国读了二加一课程准备大学最后一年。高中毕业也有三年了,我们很多人在忙实习工作而他还在处理我高中时处理的事情。
       以上的感想是我在和一个麦当劳经理面试之后所获得的,那天我试图申请麦当劳工作因为年纪原因只能做夜班over night,虽然我的工资会很高但好做的工作都给少年人留着。最后我还是没有去麦当劳上班,是我自己原因。之后我找了教会份扫厕所的工作,做为传媒学生有时我也私下帮人家拍婚纱短片,广告片转点外快。我放弃了原本昆士兰大学的offer,现在在RMIT大学学习传媒,我已经拿到一张技工证书和专科证书。如果拿当初高中生时和同学们的看法来断定现在,那我看上去的确不算成功。但很万幸我选择了我自己喜欢的专业做我喜欢的工作,现在正在做两手准备考雅思移民类和找一份实习工作准备移民,当然要是不成功我也做好了回国打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留学移民网

GMT+8, 2024-6-1 18:12 , Processed in 0.010873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