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移民网

搜索
查看: 269|回复: 0

【我是沙和尚】《魂系加尔各答》(张秋容)

[复制链接]

48

主题

48

帖子

101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14
发表于 2018-9-19 08: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秋容/文,我是沙和尚/转载


魂系加尔各答
张秋容

加尔各答——印度西孟加拉邦首府,位于印度东部恒河三角洲地区,胡格利河东岸。从1772至1911年的140年间,加尔各答一直是英属印度的首都。在这期间,它一直是印度近代教育、科学、文化和政治的中心。独立后,加尔各答成为印度第三大城市,被视为全印首屈一指的文化之都。它还是印度东部和东北部的主要商业与金融中心,经济发展水平遥遥领先于国内其他城市。
从昆明飞往加尔各答的飞机上还是各种忐忑,但到达机场后国际管理学院的同学们热情的接待,一路护送我们到学校,令我们顿感宽慰。汽车发动起来就开始飞奔,感觉坐的不是汽车而是火箭。以为凌晨的马路上车少人少所以司机开得飞快,可是第二天出去的时候,拥挤的马路上司机一样开得风驰电掣游刃有余。印度司机开车似乎都很快,完全颠覆了我对印度人的印象。但是在印度的日子里并没有发现任何交通事故,这更令人捉摸不透。
行走在加尔各答街头,随处可见无家可归的人怡然自得地躺在马路边,或是假寐或是熟睡。从他们的脸上看不出任何绝望或愤怒,有的只有“淡定”和“与世无争”。我深深地疑惑了,他们为什么这么能够心平气和地接受自己的状态,不为自己争取幸福呢?后来从国际管理学院同学们口中得知,一切都是种姓制度在作祟。虽然印度已经废除了种姓制度,但植根于人们心中的等级观念仍然不可撼动。不同等级的人在各自的等级里安分守己,不逾越到自己等级之外。印度零售业的发达,马路两边的人行街道上大小商铺栉次鳞比,各种商品琳琅满目,但每家店都不是大规模经营。商店的店名大多用英语和印地语双语书写,商人会使用英语、印地语和孟加拉语,都鲜明地体现出英国的殖民痕迹。另一个有趣现象是,在加尔各答的街道上并没有见到国内似乎非常流行的印度飞饼,多的倒是印度当地人的烙饼。各种小吃店都是一两个人经营就完全足够,人们在街道两边或站或蹲,用手抓取食物进食。很多外国游客其实蛮担心这些食品的安全问题。我们跟着国际管理学院的同学去尝试了这些小吃,全都安然无恙,而且发现这些食品非常美味,独具特色。
加尔各答的公交车是必须提一下。不知道是公交车设计的问题还是什么原因,即使是大白天,公交车上在没有开灯的情况下从外面看起来确实黑压压的。加尔各答每俩公交车上都配有一个售票员,车内秩序良好,很多男士都乐意为老人和妇女让座。曾经坐过一次公交车,车上的印度人对中国游客非常友好:上车时已没有座位,车上的许多印度人都热情地帮忙寻找座位。加尔各答公交车的一个弊端是没有路线播报,只有每个站台到的时候售票员会提醒,但是售票员却操着一口印地语或孟加拉语,根本不用英语播报,所以不懂印度语或孟加拉语的人在乘坐公交之前最好尽量结识一个会讲英语的当地人,这样才不致于错过下车点。另外,加尔各答的公交车随时都有人上车下车,就算是在红绿灯路口或车子并未停稳的情况下扔有乘客随时上下车,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惊呆了,真的可以用不可思议来形容。
加尔各答之美,其一就是各式各样的几百年前遗留下来的建筑。欧式的白色宫殿—维多利亚纪念馆拥有白色的外墙,尖尖的钟楼,精细的雕工,堪称印度最值得称道的建筑。它就像一个安静的少女,静静地矗立在绿草地上,侧面是一片湖水,当夕阳映在湖面上,纪念馆倒映在湖中,再躺在草坪上晒晒太阳,感觉此生足矣。纪念馆里面书香满溢,展出了从印度各地收集来的美术品、史书、史迹素描和绘画等等,展品多达3500件。这些展品中还展览了这个城市的历史。奇怪的是,印度人民并不认为这段英国殖民的历史是段屈辱史,相反,他们觉得是英国促进了加尔各答的发展,促进了印度和世界的融入。从某种意义上看,没有英国的殖民历史,印度人的英语水平也不会如此之高,印度的历史也可能走上另一条道路。
维多利亚纪念馆附近是圣保罗大教堂。这座加尔各答最大的教堂,的确气势恢宏,幸运地是正好赶上周天,很多人在里面做礼拜。虽然我不是基督教徒,但是看着那些信徒们虔诚的祷告,置身于这庄严肃穆的大教堂,内心仍感到非常宁静。
加尔各答之所以被誉为文化之都,最重要的原因这一就是因其泰戈尔故居闻名遐迩。“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从小就知道这是泰戈尔的名言,但是并不知道泰戈尔竟然是加尔各答的。看看泰戈尔所居住的房子,出入各个房间,再瞧瞧房间里面的摆设,看看他出生的房间,去世的屋子,还有一些发黄的陈年照片,不禁让人感慨万千。这些有形的遗迹其实很难告诉我们何以泰戈尔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且被印度人民奉为精神代表。要探寻到泰戈尔的精髓,找寻到其中的答案,或者只有去读读泰戈尔的诗集,说不定能追寻到蛛丝马迹。泰戈尔还有一项丰功伟绩就是创立了国际大学并设立了中国学院。在印度,中国学院成了培养汉语人才的摇篮,更是“中印友好年”两国文化沟通的重要阵地。国际大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汉语人才,他们为中印两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有幸地是,在离开加尔各答前夕,前往了这所大学参观并观看了该校中国学院同学们的演讲比赛。令人万分惊讶的是,有些孩子才学习中文一两年,竟然能讲一口流利的中文并能参加演讲比赛,表达出深刻的主旨思想。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从这些年轻的大学生中,了解到他们对中国的友好情谊,他们大多希望踏上中国的土地,去这个神秘而伟岸的邻国看看。国际大学的外语教育水平在全印度应该都是首屈一指的,其汉语教育水平更是令其他学校难以望其项背。
国际管理学院加尔各答分校,这个仅仅只呆了一个多月的地方,却将成为一世的回忆。彩虹色的大楼,现代化的设计融入了高科技元素,使得这所大学为加尔各答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学校住宿条件在印度也是数一数二,一个人拥有独立的房间,自带洗漱间,卫生间,淋浴等设施,学校后勤人员定期打扫房间,换洗床单。学校教育设施也很齐全,完全跟上了时代发展的步伐。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国际管理学院真的是一所高科技现代化的大学。再来谈谈他们的研究生教育培养吧。该校的研究生学制为两年,两年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每学期学校不仅安排几门理论课程,还会安排一些实践课程,比如参观工厂,拜访公司,和加尔各答一些公司的管理定期进行学习管理经验。他们真的是把理论与实际结合得非常密切。难怪在世界500强工作的CEO有许多印度人,可能就是他们这些大学就培养出来的管理才能。
学院的课堂,是一个严肃认真的地方,男女同学一般都得着正装上课。课堂上几乎没有同学睡觉、聊天、玩手机,大家都在聚精会神听老师讲课,课堂上采用全英文教学。课堂上,一些课程是老师讲授,另外一些内容却是由同学们集思广益讨论来完成。真正的体现了学与思的结合。除了课堂学习,老师还会布置一些课外任务,且需同学们团结合作才能完成,以至于许多同学在凌晨3点还在做作业,这让人想起了一部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里面情景就是讲述了印度理工学院的同学经常学习到凌晨三点,这真的不仅仅是电影,他们有时候一周连续上七天课程,平均每天睡眠不超过五个小时。由于同行的同学们在学校只学习了最多三门课程,课时又比较简短和紧凑,以为学校对我们的考试会非常轻松。到了考试的时候才发现,考试就没有轻松这一说法,任何考试都得严肃对待,认真复习。
通过对这些课程的学习,与印度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发现很多印度人踏实、稳重、热情。这次交流学习,比预想的顺利成功,真实地感受到这个神奇的国度,太多太多的人、事、物都只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不可思议,火车进站没有安检,火车不关车门,旅客可以随时上下车,火车站点到站从未有人播报,有时候火车停在轨道上,旅客需要穿过好几个轨道,才能上车,有些铁路轨道竟然在大街上穿过,如果恰好赶上火车经过,马路两边的人们就等在两边,那个等待的队伍真的只能用车水马龙来形容。思绪到这里本应该是犹如泉涌,但鉴于文笔有限,就暂时写到此处结束。虽然已经回到祖国的怀抱,但是在加尔各答经历的一切都还历历在目犹如天空抹不去的最后那一道晚霞永远停留在心间。
安全提示

1、本文为网友发布内容,本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一切后果由发布人承担,与本站无关!

2、如网友所发内容侵犯您个人或您所在企业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客服联系处理

3、请对任何金钱交易和索要个人隐私的信息保持警惕态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留学移民网

GMT+8, 2024-6-6 04:40 , Processed in 0.013095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