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移民网

搜索
查看: 130|回复: 0

海归正在做“接地气”的创业者

[复制链接]

107

主题

980

帖子

233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330
发表于 2019-7-16 16: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海归,说到底,最终也得选择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现实和社会。现实性,造成了大批的海带。也造成了,大批的资源浪费。让我们从头开始,一切脚踏实地。这里是MAMAMIA意大利语徐大大的真情独白。
表面上看,“接地气”就意味着入乡随俗。说来容易做起来难。在决定回国创业时,海归就需要在项目的前瞻、领先和“国情”“市场”之间反复衡量。
于是,“接地气”逐步成为了海归创业经历中,需要多角度理解的独特“符号”。
市场受众不同 项目应在哪落地
创业者在做产品的同时,要找准市场和受众,了解国情再进行创业。有一些海归带着已经成型的商业模式从海外回来,想在中国扎根落地,但这种模式是否符合国内的创业环境需要重新考量。
张迪在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后,在2016年初回国创立了一家基于互联网的留学服务公司。“每一个回国创业的人都有着比较理想化的创业模式,回国创业后才发现自己之前的构想过于理想化了,有些想法不适应中国的国情。我觉得一定要在中国市场环境的基础上创业。我之前在国外创立留学机构时,就要求机构的服务人员百分之百地拥有留学经历,而且要求他们通过互联网全程帮助在外求学的留学生,但是回国后我发现,这样的要求具体实施起来很困难,最终我改变了这些。”
王浩曾在意大利克雷蒙纳提琴制作学院学习提琴制作,2017年初回国创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他这样谈起自己的工作室地址的选择:“工作室具体的落地点还是看市场,主要包括:城市规模、音乐普及程度,还有该城市高水平的乐手数量等。因为手工提琴价格不便宜,所以该城市的消费能力也是我比较关注的。最后综合所有因素的考虑,我把工作室开在了江苏无锡。现在看来这个选择挺正确,江浙一带经济发展比较早,当地学习音乐的氛围比较浓厚,也有古典乐团,空气质量也不错,总的来说我很满意。”
价值理念有差异 团队合作怎样适应
有人说,西方教育重“个人本位思想”,重视个体独立的存在,而中国社会更侧重于“集体主义”。这种差异在海归创业时又会产生怎样的碰撞呢?
范妍熙是英国牛津大学工商管理学硕士,2015年她回国致力于做个人服装定制的电商平台。她认为,中西方确实存在文化差异,但既然选择了回国创业,作为创业者就应该尽可能地去适应中国的大环境。“从积极角度看,我们中国人做事偏感性,讲究人情,思考问题喜欢从感性角度出发。但这样的特点也有不足,中国是‘前喻文化’,就是说年轻人要向年长的人学习;互联网讲究创新创造,是比较偏‘后喻文化’的存在。所以有些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是和我们中国传统的思维有冲突的。”
张迪在这个事情上有不同的看法:“国外其实也是很重集体主义的。我在国外留学的时候,每门课都需要有小组的论文和报告,小组一般由5个人组成,虽然有时候5个人的国籍、平时表现各不同,但老师最后给5个人的分数是一样的,这就强迫同一小组的同学们在写论文和报告的过程中必须相互配合。”他认为海归创业者应该用批判的思维看事情,全方位、多角度考虑问题。
“接地气”又抓创新 前景应如何规划
王浩说:“在提琴制作方面,‘接地气’就是符合大众的审美,让大众能接受。但新鲜的事物不一定一上来就能被大众接受。我觉得创新和‘接地气’不能混为一谈,如果将二者放在一起比较我觉得是相互矛盾的,但这种矛盾是可以调和的。大家都是在摸索的过程中接受了新鲜事物。创新和‘接地气’永远存在,两者其实是相互制衡又相互妥协的。”
张迪则认为创新和“接地气”并不矛盾,不能纯粹为了创新而去创新,要在实体上进行创新,并且创造价值。如果说你做到了创新,而且这个创新很超前,但始终没人理解和使用,那么只能说明你的前期市场调查做得不到位,这种不能服务于客户需求的创新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创新的同时也要“接地气”。
            
安全提示

1、本文为网友发布内容,本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一切后果由发布人承担,与本站无关!

2、如网友所发内容侵犯您个人或您所在企业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客服联系处理

3、请对任何金钱交易和索要个人隐私的信息保持警惕态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留学移民网

GMT+8, 2024-4-25 18:43 , Processed in 0.012941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