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移民网

搜索
查看: 75|回复: 0

留学去哪里好?看完这介绍感觉香港挺不错的

[复制链接]

16

主题

18

帖子

33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38
发表于 2016-8-3 14: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香港街景
很多年以前我第一次去香港,那时这颗东方明珠刚刚回归祖国,内地对外面世界的认识与了解也远没有今天这么深刻和广泛,故而多数内地人对孤悬海外太久的她既新鲜又陌生。那次我们住在港岛炮台山附近,游览了这座城市代表性的景点,也光顾了不少著名街区,初步领略了香港华洋杂处、中西合璧的风情……十几年过去了,这次香港之行的几个细节至今仍清晰地刻印在我的记忆之中:
一是在繁华的旺角弥敦道看港人等公交车。几十个乘客在公交车站曲曲折折地排着一字队形等待上车,一辆类似内地城市中巴样的公交车开来了,因为人多车小,肯定会有乘客没有座位,甚至乘不上这趟车,但是大家安安静静地有序上下,没有拥挤,没有喧哗。这种景观,在北京、在上海、在广州、在武汉、在郑州……在所有的内地城市至今仍然罕见,排队上下公交在内地城市还是新闻而不是习惯。细节不是魔鬼也不是天使,细节是公民素质、城市品格在最不经意间的自然流露。
二是在香港乘坐地铁。香港地铁系统发达,不仅线路四通八达、管理先进,而且满蕴人文关怀情愫——对儿童、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有着票价等方面的特殊关照,且并不需要像内地城市那样出具证件,而是在自动售票机前一切全凭自觉。结果,我们同行的团员中就有人贪占这几元港币的便宜,也有人出站时因为找不到车票而干脆从低低的隔离带上翻越而过,而后得意地笑话香港地铁管理当局“太傻”……事后想想,不是港人傻,实在是他们和我们来自不同的价值体系,彼此有着差异显著的评价系统和行为模式。
后来阅读了一些不同观点人士写香港的文本,又有机会去香港或在内地与不同阶层的港人有所交流,才渐渐明白国际化都市与“土城市”、高度成熟的公民社会与转型期的内地社会的截然不同。现代化的城市需要现代化的制度、现代化的公民,做现代化的公民需要长期的学习、反思、磨砺和积淀,而香港这座城市和她的公民已经完成了这项原始积累。回顾国内多座大城市的发展史就能发现:一座城市二三十年间也许就能披上雍容华贵的外衣、涂抹上现代化的彩妆,但骨子里要想真正流淌现代化、国际化的血液,却需要漫长时光的积淀,需要制度建设的规范与洗礼,更需要对制度的坚守与敬畏。我认为,从这一角度解读香港,也许更有助于我们领悟香港的魅力,同时也更能彰显求学香港的巨大价值。
│香港街景
香港地理位置优越,既是连接北美洲与欧洲时差的桥梁,又是贯通南中国与东南亚交往的纽带,拥有世界上最繁忙的空港、海港,是亚洲乃至全球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这座百年前起步于海边小渔村的国际大都市,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卓然风姿,和中西合璧的文明杂交优势有莫大的关系。东西文化在香港碰撞、交融,东方人聪慧、勤劳、踏实的作风与西方人的理性意识、法制观念、自由竞争精神携手创生出了香港经济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使得香港成长为政府高效廉洁、社会井然有序、经济体系充分自由、法治架构完善、人民生活质量较高的国际大都会,这些优势又反过来促进与提升着香港的活力、竞争力与魅力。香港奉行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制度,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佛利民看来,香港是当今世界自由放任经济的典范。
香港是一帧繁荣与传奇的拼图,也是一具美丽与魅力的魔方,有东方之珠、动感之都、盛事之都、创意之都等美誉。香港市容整洁、大气、漂亮,各种风格的现代建筑使整个城市仿佛一座琳琅满目、大气磅礴的建筑博物馆,维多利亚湾两岸聚集的多座摩天大厦形成全球密度最高最宽的天际线。据说,高度排名全球百强的大楼有一半以上落户在香港,中银大厦、汇丰银行大厦、新机场、青马大桥等都是香港最富盛名的地标性建筑,也是观光客必来的景点。虽然以高楼林立为视觉主基调,但香港绝非传说中的水泥森林:据统计,香港行政区域内有超六成的面积是郊野,一些地方还保持着农林牧渔的生态方式和生活方式,草坡茂林拥抱高楼大厦,野趣与摩登、淡定与艳丽共同交织着香港多维多姿的魅力。香港夜景与东京、纽约并称世界三大夜景,入夜乘缆车登太平山顶俯瞰灯火辉煌的维多利亚港湾,或从尖沙咀眺望港岛,灯火、楼宇、大海、星月交相辉映,东方之珠熠熠生辉。
香港文化以流行文化、快餐文化为主调,崇尚文化与商业的嫁接,抑或说是“打文化牌,唱商业戏”,香港报章、流行歌曲、电影等文化载体几乎都一脉相承地延续着这种特质,金庸、成龙、四大天王、周星驰、梁朝伟、张曼玉、谢霆锋、古巨基、陈奕迅以及太多太多内地人耳熟能详的香港明星大腕,既是文化符号,又是吸金机器,阐释并演进着一种特殊的文化生态。中文和英文是香港的主要语言,有“两文三语”之说,即,书面上使用中文白话文(通常为繁体汉字)和英文,口语上使用粤语、普通话和英语。香港华裔人口主要使用粤语,而非华裔人口则多以英语作交际语。但香港是国际性移民城市,所以中国内地的多种方言、亚非拉多种非通用语也会在某种圈子或场合存在、使用,语言背后彰显的其实是多样文化、多元文明在香港社会的和谐共生、相辅相成。
教育是香港政府投入最多的公共事业,其高等教育体系主要由法定大学、法定学院、注册专上学院(按:类似内地的高等职业教育)、职业训练局院校和一般院校等元素构成。内地高考生赴港读书主要是去法定大学/学院。在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公布的2015亚洲大学排行榜上,香港大学位列第二,香港科技大学名列第五,香港中文大学名列第六,香港城市大学位列第九,其他几所院校也各有特色和优长。从这个意义上说,香港堪称全球顶级名校分布密度最高的地区。这些院校作为现代高等教育的成功典范和培养国际化人才的优质平台,自1998年试水内地招生,内地迅疾掀起了“港校旋风”,其影响远不止少数考生有机会沐浴与内地显著不同的高教氛围、踏上成才的黄金跳板,而是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助推了内地高等教育体制、理念的变革,催生了内地高校对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思考与尝试。
正如内地学者杨东平所概括,内地高校和香港高校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是两种教育模式。在杨东平看来,“香港任何一所大学都比内地一流大学要好。国内名校的办学模式相差无几,而香港高校完全不一样,这是两种教育模式的竞争”。香港高校遵循的是学术自由、学生自治、通才教育原则,其真正目标是培养现代社会的知识分子,进行公民教育。至于香港高校在精神气质、人才培养模式、教育理念以及个性特色等方面比内地学府高明在何处,并非简单的文字或者干脆不是文字所能阐释清楚的。概括说,港校崇尚以生为本、开放式办学、通识教育等理念,推行学费制、导师制,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强调宽口径厚基础,注重动手能力、实践技能、创新意识的养成……这些字眼并不新鲜,因为内地大学的招生章程、教改规划中也满篇充斥着诸如此类的关键词,不同的是:内地高校通常只是将此作为宣传噱头或增强文章铿锵感的辞藻,而港校则身体力行、真抓实干。
比如说“以生为本”,这一具有普世价值的理念颠覆的是官本位、师道尊严、等级分明等传统文化习俗。在《新周刊》记者看来:香港的大学,被内地学生一致好评的是他们的“问责机制”,意思就是在学校管理部门中,只要学生有事儿找你,你不能不管,即使不归你管,你也得帮他找一个具体的负责人出来,交到他手里,你的任务才算完成。而香港的大学行政机构设置之严密,权责之明晰,本身也规避了学生站立校园、茫然四顾却心下凄凉的可能性。尽管没有固定的集体制度,每个本科学生却都有配备导师,实在茫然四顾了,哪怕失恋了,打电话给导师吧,他会管你的。香港的服务是公认的出色,大学里的教育服务也是一脉相承。在香港大学,国际标准泳池全天免费向学生开放,体育场馆只需要一张准入证,也随时对所有校友开放。学生的医疗保险很健全,基本上全部报销。反观内地高校,越来越重的衙门习气、官僚作风被舆论广泛诟病,很多学校对学生普遍缺乏服务意识,潜意识里把学生视为管教对象、缴费机器者大有人在,两者差距实在是大。
比如说“学分制”,内地高校也嚷嚷了好多年,但至今实际执行的依旧是刚性的学年制。而港校的学分制则效仿西方大学,执行的是弹性的教学计划和学制,时间弹性和选课弹性都比较强,选课全面代替排课,全面服务于学生依据能力与兴趣安排修学计划。于是,港校学生可以一学年修完两年的学分,可以无厘头般地跨学科跨专业选课,然后用省出来的时间实习或旅行,而内地高校所谓的“可提前毕业或延期毕业”通常还是看上去很美;于是,港校学生可随时改变专业,而在内地高校转专业几乎是登天之难,门槛、成本之高让人望而却步。
比如说“开放式办学”,港校一切都是为学生走进社会作准备,这里的校园文化更像是务实开放的试炼厂,校园和社会的界限非常模糊。香港高校的另一变奏曲,是源源不断的实习与交换。每到暑假,学校都会安排大量暑期课程以及面向全体学生的公司实习、海外游学以及领袖训练计划机会供学生选择。此外,还有为期一年或半年的交换生计划——交换到欧美著名学府学习、生活,这种在内地高校挤破头也未必争得到的头彩,在港校却覆盖面很大,比如香港中文大学,与全球近200所名校建立有交换生计划,每年有500个左右不同时间长度的国际交流名额提供给本科生。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港校在这方面也毫不逊色。
比如说“国际视野”,对人的塑造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环境的潜移默化,只有在国际化氛围中才能培养出有国际视野、天下情怀的人才,港校在师资、管理、运作等方面普遍具有全球化背景,多元文化和文明在这里相互融合相互作用,师资来自全球(据悉,港校教授几乎都拥有欧美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博士学位),学生来自五湖四海,除香港中文大学之外其他高校普遍推行全英语教学,这样的校园文化和人文环境显然更有助于学生国际视野的养成。
目前,面向内地招收全日制本科生的港校,招生形式有两种: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随内地全国统一高考在提前批录取,不对考生进行面试等形式的另行考查,只按考生高考成绩择优录取。其他院校则以考生高考成绩为参考,实行单独报考、单独招生的自主招生模式。这部分港校一般要求考生考分必须达到所在省区市的一本控制线,单科成绩原则上应达到及格水平,英语成绩须达120分或以上,但最终决定录取与否好要看考生的综合表现,其中面试环节至关重要。这些院校会在高考结束后对申请考生独立组织面试,着重考查考生的表达、应变、统筹等能力。
│香港街景
概括而论,内地生求学香港主要面临如下门槛:
一是收分高,报考参加内地高招统一录取的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高考分数超本地一本控制线50分以上的考生才有问鼎希望,想拿奖学金则需要更高的考分。报考其他自主招生形式的港校,也须达到一本录取控制线才有机会参加正赛——进入面试。
二是对语言能力要求高,教学主要用英语,生活、交流离不开粤语,语言能力较强者才能较快融入新的生活环境和新的文化背景。
三是学制衔接,内地是中学六年制、大学四年制,而香港是中学七年制、大学三年制,内地大学一年级的一些课程在香港通常会被开设在中学七年级,所以被港校录取的内地生一般要在内地高校接受为期一年的委培,第二学年再赴港正式开始游学生涯。 繁华靓丽的另一面是为生存与发展而必须直面的竞争、奋斗甚至搏杀,想成为能在繁华世界、靓丽都会掌控命运的人通常是辛苦的,需要付出更多。周星星借电影《喜剧之王》面朝大海关于要奋斗、要拼搏、要坚持的告白,其实道出了“每个港人的人生经历都是一部励志故事”“香港的成功人士在世界各国都能获得成功”等结论中蕴含的艰辛、坚忍与自信、自励。“夜色深深,灯火闪亮,东方之珠整夜未眠,守着沧海桑田变幻的诺言”,唱出了香港的忙碌与辛苦,似乎也点出了架构活力香港、魅力香港、繁荣香港的精神资源之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内地生源赴港求学,实在是“机遇与挑战同在,希望与困难并存”,游学香港收获多多但也泪水多多、成长多多但也挫折多多,所以抛开考分、经济等因素,你还要再三叩问自己的内心: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希望自己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独立精神不强、适应能力较弱、拼搏意识很差、意志不够坚定者,强烈建议你还是找寻其他路径筹划人生吧,香港真的不适合你。但对那些愿意为实现愿景而坚忍不拔、强烈渴望在全球化时代有所作为的年轻人来说,选择某所合适的港校作为旖旎人生旅程的出发点,无疑是最事半功倍的路径。
安全提示

1、本文为网友发布内容,本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一切后果由发布人承担,与本站无关!

2、如网友所发内容侵犯您个人或您所在企业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客服联系处理

3、请对任何金钱交易和索要个人隐私的信息保持警惕态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留学移民网

GMT+8, 2024-5-20 01:33 , Processed in 0.018225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