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移民网

搜索
楼主: 奥嫩快了

一些关于留学的小文章

[复制链接]

62

主题

1084

帖子

232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322
 楼主| 发表于 2018-5-3 14: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出国留学的一个作用就是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理念。当前,中国的雾霾确实对出国留学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出国留学毕竟只是一个手段,而不是最终的目的。当治霾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的时候,成功出国留学的学生应该是从雾霾当中发现人生道路的人。可以说,雾霾创造了出国留学的选择,雾霾也创造未来人生发展的机会。
安全提示

1、本文为网友发布内容,本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一切后果由发布人承担,与本站无关!

2、如网友所发内容侵犯您个人或您所在企业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客服联系处理

3、请对任何金钱交易和索要个人隐私的信息保持警惕态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1084

帖子

232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322
 楼主| 发表于 2018-5-3 14: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少年留学之路】
拖着辫子去留学上世纪后半叶,清廷重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倡导发起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先后选派120名10岁至16岁的少年赴美国留学。这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批官派留学生。说到近代中国的第一批留学生,人们就会谈起被誉为“近代中国留美第一人”的容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1084

帖子

232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322
 楼主| 发表于 2018-5-3 14: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容闳是广东香山县人,少年时家境贫寒上不起学,只好到德国传教士在澳门开办的教会学堂读书。1847年,容闳来到了美国,在耶鲁大学半工半读学习英国文学,靠奖学金和打零工完成了学业,获得学士学位。1854年11月,26岁的容闳回国,后得到曾国藩的重用,他提出了“留学教育计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1084

帖子

232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322
 楼主| 发表于 2018-5-3 14: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此,曾国藩非常赞同,并立即与李鸿章联合上奏朝廷,得到了清廷的批准。英美等国驻华公使得知这一消息后,也纷纷表示愿意接受中国留学生。1872年,清政府向美国派遣了第一批官派留学生。第一批留学生主要学习科技、工程等办洋务急需的学科。考虑到语言问题,最终决定选10岁到16岁的少年出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1084

帖子

232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322
 楼主| 发表于 2018-5-3 14: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国人多视出国留学为畏途,尤其是美国,距离中国万里之遥。在当时的国人心目中,都认为那里是“蛮夷之邦”。况且把这些十来岁的少年送出国,一别15年,还要家长签字画押,这让父母们难以接受。留美少年詹天佑的父亲詹作屏出具的保证书写道:“兹有子天佑,情愿送赴宪局带往花旗国肄业学习技艺,回来之日听从差遣,不得在国外逗留生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1084

帖子

232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322
 楼主| 发表于 2018-5-3 14: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1872年8月11日,首批30名少年由容闳率领,从上海坐船赴美。在这些少年之中,不少人成为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佼佼者,如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矿冶工程师吴仰曾,民国政府第一任国务总理、复旦大学创办人唐绍仪,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1084

帖子

232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322
 楼主| 发表于 2018-5-3 14: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少年们上岸时一身中式打扮,特别是每人一条乌黑油亮的小辫子,引起美国人的好奇,每到一处总是观者如云。刚登上新大陆的小留学生们首先遇到的困难就是语言。住在美国友人家里,西洋的生活方式更是让他们摸不着头脑。有些美国家庭的女主人出于爱怜,经常一见面就抱起小留学生亲吻脸颊,这让这些初到异国的小孩子满脸通红,不知所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1084

帖子

232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322
 楼主| 发表于 2018-5-3 14: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经过两三年的英语学习,多数少年进入了更高一级的学校学习。来自中国的孩子们迅速融入到美国社会,他们大多学习用功,成绩优良,因为用功过度,加之身体单薄,有3人积劳成疾,客死美国。清政府对这些留学少年的期待,如同洋务运动的口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不触及文化政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1084

帖子

232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322
 楼主| 发表于 2018-5-3 14: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孰料,西方的科学技术正是在文化政治的背景下产生,“体”与“用”其实难以割裂。到美几年之后,孩子们大多不愿穿中式服装,尤其是那根拖在脑后的长辫子,体育课上极为麻烦,不少少年索性把象征大清体统的辫子剪掉,只在见清廷督导长官时再弄一根假辫子装上。此外,还有一些少年受美国宗教文化的影响,信奉了基督教。随行的清朝官员将这些动向反馈给朝廷后,这让清政府难以容忍,1881年,提前召回了留美少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1084

帖子

232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322
 楼主| 发表于 2018-5-3 14: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是苏联政府1933年建成的特殊学校。它位于莫斯科以东300公里。这所国际儿童院,是为了给当时的世界革命者免除后顾之忧。二战时期,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先后接收过20多个国家共产党人和烈士的后代,其中有100多名中国孩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留学移民网

GMT+8, 2024-5-17 04:47 , Processed in 0.012816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