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移民网

搜索
查看: 109|回复: 0

〖灌水〗如何一路“玩”到美国名校

[复制链接]

24

主题

24

帖子

50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04
发表于 2014-9-23 09: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何一路“玩”到美国名校
  “尽管二年级,他转到了中关村三小,一直以‘数学*大王自居,但一直有文学的梦想;尽管他参加了许许多多各种各样数学、英语、学科竞赛,做了许许多多的奥数习题,他依旧熟读了许许多多的经典,鲁迅、罗贯中、李敖、老舍、朱光潜、J.K.罗琳……一个个都成为了他的忘年交;尽管他只和我们一起看了几部人艺的经典话剧:Herman Wouk 的《哗变》、老舍的《茶馆》……他竟私下尝试了写剧本、办戏剧社,用最童真的心去诠释这个世界;尽管在语文课上,我知道他常常神游在科学、历史、未来的世界里,但他从不敢忽视每一次的作文习作,因为我要求他尽量利用这个机会,写出他的所见所闻和真实情感……”
  ——《大块文章》序  妈妈 燕子
  在这段序言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活力四射的孩子。这个中国孩子的成长经历肯定会颠覆我们对于“优秀”的一些定义。优秀也许真的不是考试成绩总名列前茅,年年当班干部。自信、善良、热情、勇于尝试、拥有宽容之心,这些看来应该更重要。
  朱方刚一直不是班级里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但他年年竞选班长,尽管连续两次他都当场落选。他自己也说:比起同龄的孩子,自己就是有点儿贪玩。这个孩子到底“牛”在哪里?会被美国著名高中Groton School(格罗顿中学)录取?在约访时,妈妈也表示:在学业上比他“牛”的初中生多的是,接受采访有点过了。
  Groton School,我来了!
  远游英伦三岛、穿越美利坚……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文化交流和竞赛,有时随家人外出旅行,小小年纪的朱方刚已经走访过十几个国家。当其他孩子还懵懵懂懂时,刚上初中的他已经知道美国名校学业压力很大,但在美国名校有机会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看课外书、下棋、打篮球、演话剧、拍电影等等。所以他很早就渴望到美国求学。他不需要父母的鼓励,他渴望一人在外的生活。唯一要做的就是向父母证明自己有能力去。
  初三开学前的暑假,朱方刚才开始为申请美国高中做准备。因为申请名校必须在两三个月之内拿出个像样儿的托福、SSAT成绩,一向不把考试当回事的他这次只好接受专业的训练。8月底妈妈才找到了北京新东方北美高中生精英计划项目,让他在老师的指导下准备托福与SSAT考试。在一般情况下,公立学校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都强于听说,而朱方刚却恰恰相反。这跟他从小学习英文的方法有关。“他天天看电视,但只看英文的。一部《成长的烦恼》,四、五年级时,他已经看得倒背如流。”妈妈说。
  “起初觉得自己的英文基础不错,《哈利·波特》、《暮光之城》英文版都看过了。”方刚坦言。“但单词书一发下来,我就傻眼了。厚厚的一大本,认识的单词似乎没几个。以前又没背过单词,短时间要掌握近一万个单词,真有点儿沮丧,但自己想出国,只好努力。新东方老师敬业,只要跟上老师定的学习进度,成绩就会提升,信心就会加强;老师又会鼓励人,所以希望越大,努力越多。”朱方刚表示。
  准备面试、考托福和SSAT、准备申请材料、申请学校……之后是在中考准备中的等待。在申请赴美读高中的孩子当中,朱方刚的托福、SSAT成绩算不上绝对的一流,他一直不太善于应试。只不过该做的都做了,他相信看懂了他的学校肯定会录取他,因为自己肯定是匹千里马。之后他果真得到了Groton School的录取通知!现在他忙得可快活了,一边准备中考,一边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把学习当成一种玩耍
  “跟我们同龄的牛人比,我没有一方面能拿得出手。但是综合起来,我算发展得很全面很均衡。”面对记者“你认为自己是否是一个优秀的孩子”这一提问,朱方刚诚实而不失巧妙的回答。
  看课外书、看电影、玩电脑、素描、打篮球、踢足球……学业再紧张,他也“管”不住自己。班主任说:他课下太贪玩,课上话太多。没办法,他想干的事太多了。在这采访之后,马上是篮球专业训练,同时他还在寻找足球的专业培训。
  “不想明白就动手有点危险,我从不干。我一直是个车迷,从小就对汽车里面的发动机很好奇。爸爸买了许多有关汽车、飞机的机械图解给我看。看明白了,当然就不会拆他的汽车了。所以我特别爱上物理课,学内燃机时尤其认真。”当记者问到:是否因好奇拆装过东西时,方刚说到。
  参加数学竞赛、英语竞赛、朗读大赛、作文比赛……在小学时朱方刚和大多数同学一样,也获了不少奖。而那时他只把这些比赛当做玩。老师通知报名,他就报名参加。“参加奥数比赛跟玩游戏差不多,是家常便饭。获不获奖无所谓,复赛、决赛都玩忘了,错过了,被父母训。”但朱方刚知道:学习不是为了老师,也不是为了家长,而是为了自己。懂得越多,玩的机会越多。奥数比赛获奖了,就有机会去日本、新加坡;会点儿琴棋书画,就可以去台湾参加文化交流;练素描,参观美术馆看画展就有意思得多,上美术课也有意思;学了会游泳,在海边想学冲浪就学冲浪;爱运动,跟同学就总有的玩……朱方刚把一切学习当成了一种乐趣,当成了一种玩耍。“所以他见什么,学什么。朱方刚是周杰伦和迈克尔·杰克逊迷,许多歌张口就来,有机会就唱。他以*玩*的心态有了许多兴趣爱好;在玩中,他尝到了甜头,我们就鼓励他坚持住。我们相信厚积薄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妈妈笑着说到。
  我自己的文集
  “上幼儿园大班时,老师要求每周回家都要做一篇口头作文。大多是跟爸爸妈妈随便聊天时,他们觉得有意思,就随手记下来。现在整理出来,仿佛是找到了另一个我,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14岁的朱方刚已经出书了——《大块文章》。其实就是他从幼儿园到初中所写的各种作文、随笔、周记、游记。
  “跟自己有关的,就好写,因为能有感而发的,所以学校的命题作文我常常写不好。”朱方刚坦言。
  他说,自费出版这本书是想给自己的童年生活留个纪念。义卖所得的书款将全部捐给百年职校--为贫困家庭子女提供正规职业教育的全免费公益职业学校。“出版所花的费用算是父母先借给我的,以后我尽量勤俭节约一些,用省下的钱还给父母。”朱方刚表示。
  “其实,正是我小时候怕写作文,才有了今天这本书。妈妈告诉我:写你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就不会没的写。若真的想不出些什么,就写写你为什么没的写。为了能在学校玩个痛快,我总要及时完成作业。结果就有了这么多篇。”朱方刚笑着回忆到。
  小学一年级时,朱方刚的的一篇“口头”作文被老师推荐,登在了杂志《东方少年》上。15元稿费的取款通知单,至今还留着给朱方刚励志,以防在写作上他半途而废。在此后的日子里,《去日本数学交流》、《第一次坐滑翔伞》、《旅美日记》、《台湾游记》……走到哪儿,朱方刚都得写到哪儿。整理出书时,他第一次重读,发现留在纸上的这些喜怒哀乐和风土人情当时若没记下来了,今天早忘了,真是太珍贵了。
  宽容热情对待周围的事物
  阿姨说;“这孩子天生是个菩萨心肠,教都教不坏。”班主任老师说:“朱方刚还是一个很愿意为大家伙服务的热心少年”;妈妈说:“这孩子爱看人家的长处,在哪儿都快活”。
  在家人与老师的眼中,朱方刚热情、好奇,对人真诚。每年班里竞选班长,朱方刚都主动参选——自己写演讲稿、站在台上演讲。即使接连选不上,班长始终是他的好朋友,真心实意地支持班长,集体活动他都热情积极地参加。“因为竞选可以让我看清楚自己。”在社长不接受自己建议的剧本、德育主任又不批准自己重组新话剧社之后,他就主动帮社长排练,从选剧本到做布景都有他的谋划。即使期末考试,他也会放弃复习时间,为小组编排集体舞参加形体课考试。即使他不是小组长,也知道自己不会因此获得加分。只要大家需要,他有兴趣做,他就做。
  朱方刚未来的路还很长。“理想中的自己,应该更加坚强,而不是鲁莽的无所畏惧。应该更聪明、有责任感。”他说。
安全提示

1、本文为网友发布内容,本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一切后果由发布人承担,与本站无关!

2、如网友所发内容侵犯您个人或您所在企业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客服联系处理

3、请对任何金钱交易和索要个人隐私的信息保持警惕态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留学移民网

GMT+8, 2024-6-1 13:16 , Processed in 0.014397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