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移民网

搜索
查看: 42|回复: 0

瑞士媒体以回顾形式纪念肯尼迪遇刺50周年

[复制链接]

24

主题

24

帖子

50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04
发表于 2013-12-4 14: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就像野火一样,简直令人难以置信的可怕新闻在周五晚上散布开来,也传遍了巴塞尔,”《巴塞尔新闻报》(Basler Nachrichten)写道。该报于1977年更名为《巴塞尔报》(Basler Zeitung)。
  “许多人进城寻求可靠消息,在有电视机的商店橱窗前形成人群。各家报刊的编辑不停接到电话,周六清晨,人们争先恐后地购买刊登了最早的可靠报导的周末版报纸。”
  外国首脑之死能如此震动瑞士舆论的情况,史上并不多见,报导继续写道。“全城各处的旗帜,无论是私家的还是在花园里的,都令人惊讶地自发降了半旗。”
  肯尼迪是在11月22日周五12时半(瑞士时间下午6时半)遇刺。这意味着几乎所有的瑞士报刊必须等到第二天早晨才能付印,以致出现各种相互矛盾的报导与猜测充斥的混乱局面。
  当年发行晚报的报刊包括《新苏黎世报》(NZZ)。该报11月22日晚10时的报纸上登载了来自路透社、法新社与合众国际社的最新消息-肯尼迪被3颗子弹击中,已经死亡,刺客身份不明,“但警方在搜索一名30岁左右的嫌疑犯”。
  报导还援引了苏联塔斯社驻纽约通讯员的话,称暗杀是些“右翼极端分子”所为。
  “深受爱戴”[更多精彩请访问中国教育集团(中教联盟)]
  “大家无法相信肯尼迪遇刺的新闻,”《新苏黎世报》撰文道:“以史无前例方式入主该国最高权力机构的一位政治家,他的人生在开始取得成效时便被打断了。”
  《新苏黎世报》激动地继续写道,肯尼迪到底受到人们怎样的爱戴,也一下子明朗起来。
  “他的出身,他在战争时的英雄事迹,他在1960年总统选举中赢得同行、战胜对手的无穷精力与干练,他带进白宫的新作风,他的年轻,他选择部下的一视同仁,他的妻子与孩子的形象,他夹杂着坚韧的魅力,这一切都使每一个人-无论朋友还是敌人、美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关心着这位总统的命运。”
  在头版的下角,《新苏黎世报》还刊登了瑞士总统维利?施皮勒(Willy Spühler)发给美国副总统林登?B?约翰逊的电报,表达了联邦委员会已获知“这位深受爱戴、被过早从他所爱的人身边夺走的亡者”的死讯,并表示最深切的慰问。
  该报还报道,瑞士外交部长于周六访问美国驻伯尔尼大使馆表示吊唁,瑞士首都内各大使馆和公共建筑上悬挂的旗帜也都降了半旗。瑞士自1961年1月起,就在古巴代表美国的利益。
  虽然肯尼迪从未以总统身份访问瑞士,离瑞士最近的一次也是在他访问法兰克福之时(即他发表“我是柏林人”[Ich bin ein Berliner]演说的那次出访),他的死却震动了全国上下的男女老少。
  “无法想象的重担”
  5年前才创办的小报《一瞥报》(Blick)的副总编克劳斯?威廉(Claus Wilhelm),则以个人名义就“世界给予厚望”之人的死讯写了一份占据半版的社论。
  “不计其数的心因震惊与哀痛而麻木。肯尼迪死了。西方突然被剥夺了它最伟大的领袖。肯尼迪死了。把苏联导弹赶出古巴的人死了。”
  威廉见过肯尼迪两次,文中描述了他第一次见到肯尼迪的经历,那是在1961年的维也纳机场,两人相距只有3米。“我盯着他铁灰色的双眼。这个年轻人浑身只透出一样东西:责任心。”
  至于未来,威廉称唯一能肯定的事就是,总统一职“无法想象的重担”现在会落在林登?B?约翰逊这个“德克萨斯人的宽肩”上。
  “约翰逊是只老狐狸,职业政客。可作为总统?实在难以想象。”
  历史前瞻
  《日内瓦论坛报》(Tribune de Genève)评论说,通过作出送外交部长去华盛顿参加葬礼的决定,联邦委员会“感受到公众的哀恸反应相当特殊,因而正确地断定,我国想成为肯尼迪悼念仪式中的一份子”。
  该报指出,联邦委员会的部长们“出于令瑞士游离于全球政治漩涡的考虑”,通常不会出国参加这类活动。
  这是第一次由瑞士高层官员代表瑞士出席葬礼-“这只在瑞士公众希望之下才成为可能,因为人们向其遗体鞠躬的这个人体现了一种和平理想,即使对那些持有不同政治理念的国家来说,这一事实也显而易见”。
  《日内瓦论坛报》以某种历史前瞻来结束报导。“肯尼迪的葬礼就像爱德华七世(1910年逝世的英国国王)的葬礼一样,无疑是将被载入史册的事件之一。如果瑞士未曾出席,那么人们将不得不对缺席作出解释。而(外交部长)瓦伦(Wahlen)代表我们参加确实更加好,因为瑞士的哀恸是真诚的。”
  “毫无意义的罪行”
  在苏黎世的《每日导报》(Tages-Anzeiger)看来,肯尼迪是“阴险的谋杀”与“毫无意义的罪行”的受害者。
  “像是一声激愤的呐喊,坏消息在周五晚上传开。为何要暗杀?目的是什么?却没有答案。这一罪行毫无意义。震惊、愤慨、慌乱,全世界人民同刚刚失去年轻的国家领导人的美国人一起哀伤,”该报在周日头版的社论中写道。
  “无论谋杀犯是谁,无论他的动机是什么-不管到后来他是个种族狂热分子(肯尼迪支持种族融合与民权),还是菲德尔?卡斯特罗(古巴导弹危机才过去一年)的追随者,这一暴行对谁都没有意义。”
  该报认为,要估计政治后果为时尚早。“人们的身心还未从昨天的悲剧中恢复过来。同情的广度正反映出,肯尼迪对其国人和美国之外无数人而言有多重要,”报导写道。
  “对于今天为他哀痛的人来说,他以他的青春、思维方式与计划,体现了对更美好未来的一线希望。他的逝去给这些期盼蒙上了阴影。”
  如果...?
  周刊《美国瑞士公报》(American Swiss Gazette)于1868-1973年间在纽约出版,暗杀事件5天后出版的这期把肯尼迪遇刺的消息放在头版靠近下角的位置,且未刊登任何照片。
  头条消息的标题则是:“瑞士在欧洲一体化矛盾中的位置”。这变化也太大了...
安全提示

1、本文为网友发布内容,本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一切后果由发布人承担,与本站无关!

2、如网友所发内容侵犯您个人或您所在企业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客服联系处理

3、请对任何金钱交易和索要个人隐私的信息保持警惕态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留学移民网

GMT+8, 2024-6-2 19:37 , Processed in 0.027452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