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移民网

搜索
查看: 155|回复: 2

来,我们探讨一下中国人在澳洲的真实生活!

[复制链接]

28

主题

89

帖子

6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49
发表于 2015-7-21 10: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移民,到底开启了hard模式,还是easy模式?你真的看透了移民这件事儿吗?国内有多少移民的人,都说:“是为了孩子”。。。这些出生在澳洲的中国孩子都有一个统一的名称:ABC(在澳洲出生的中国人)!大家说到ABC,就会有以下几个标签要急着要贴:中文说不好,作风太豪放,对陌生人友善,大笑。。。[size=1em]那么在澳洲,这些ABC们,到底是“永远的外国人”,还是成为了“新澳洲人”?下面是一个澳洲ABC的真诚自白,看了以后,我们可能就明白了!关于我的身份如果有人问起我的国籍,我是一个亚裔澳大利亚人。如果深究的话,我会说我是华人(Chinese)。很少人会说华裔澳洲人。事实上,每次我读到“华籍澳洲人”(Chinese Australian)的时候我自己也感觉特别奇怪,因为这样说的人实在太少了。其实,只有非常少的人会说ABC,只有中国人才用这个词。。。   我和我的朋友通常把自己视为亚裔澳洲人(Asian Australians),因为我们的学校就是这么教育我们的。在幼儿园,我得知有很多种族分类,所以,所有的档案都会问我是否是一个亚洲人,而不是我是不是中国人。而且大多数为亚裔澳洲人设立的社区组织会被命名成像亚裔国家性职业组织这样。那些特意叫自己中国人的组织通常指的是从小在中国长大的那种。和大多数去过中国的朋友一样,我在澳洲的时候想念中国,但是我在中国的时候也会想念澳洲。我喜欢把这个叫做“灵魂的时差”,我的身体在一个地方,而灵魂却在另一个地方。我同样也总是觉得我错过了很多事情,当和我同龄的中国朋友用中文开玩笑或是争吵的时候,我觉得我就好像一个哑巴一样。但是当我回到中国,那种文化冲击有时也让我难受。所以,当一个亚裔澳洲人容易,但也复杂。如果我很聪明的话,我就可以轻易地转换我的中澳两国身份。但如果不太幸运的话,这两个身份就会一直在我心中矛盾纠结着。关于我的教育就像你预料的那样,我学到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和澳洲相关的。我能唱出澳洲的国歌,却无法唱出中国的。我知道澳洲和欧洲的历史,并且知道很多,但是我却不了解中国的历史。我数学学得很好,因为在小学四年级学习乘法之前我就已经学会了,并且从那以后,我就一直享受着被分到最高级别的数学课堂的优越感。然后我们还研究了一下澳洲从小学就在做的一些题目,比如选择你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并且说说他的历史贡献。或者调查你知道的那些人物并且为他们的生日设计一个情节或者设计一个科学小实验。结果是什么呢?实验结果是什么?这个结果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有时也有一些作业会检查我们有没有背一些东西,但是通常一天的作业是5个题以内。所以总的来说每天只花三十分钟就可以做完我们的作业了。高中的时候我进了一所私立中学,尽管我在公立高中的朋友们每天也有1-2小时的作业要做,我却有2-3小时的作业,而且还有每天两小时的阅读。我们的课堂主要是讨论,然后在家通过研究讨论课题继续学习。比如,讨论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里对英国经济状况的评价。在学校外,我还在一个剧院演出,在男子排球队打球,和别人共同编辑我们学校的文学艺术杂志,并且带领一个机器人学的队伍。听起来好像是一个典型的亚裔澳洲人的大牛的故事,但是我做这些事情完全是因为他们带给我的乐趣。我总能在白天结束时回到家,做完我的2-3小时的大作业,然后用整个晚上打游戏。事实上,我爸妈想让我退出各种课外活动因为他们怕我的睡眠不足。不过从这些课外活动中,我真的学到了很多知识,这些让我觉得比课堂知识有着更长远的意义。关于中文大部分我的亚裔澳洲的朋友们都会去上中文学校。中文学校在普通学校的系统外,通常是当地的社区组织起来的,一周只需要在周六或者周日上几个小时的课就可以。大多数我的朋友都只能用不标准的发音(比如shi/si,chang/cang就会让他们为难)说一些基础的中文,不过这些对于他们和祖父母那一辈的日常交流已经足够了,(“这个放那儿”,“我吃过饭了”都非常简单)。再好一些的话我的一些朋友在家能说广东话或者上海话所以他们其实说普通话倒是不太溜儿。不过总的来说,他们的父母都对他们讲中文,然后他们回复英文,有的时候父母也会在这之后又用英文回应。我们中也有个别人会在家经常说中文,并且我有两个朋友能够流利地进行阅读。其实我五岁的时候,我爸妈把我送回国让我和祖父母住过一年。所以我学会了拼音还有一些基础的字词(还有澳洲直到五年级难度的数学)。那年给我的中文教育带来了非常大的不同。我在中学的时候,我爸妈让我进了一所中文学校。那个时候我知道我已经比大多数人强很多,因为我能用中文字典,而且只要有拼音我就能够读并且理解一些简单的中文文章,我还能把那些字词的音念得很准确。语言的顺畅让我的学习之路走得很容易,高中时我还把中文写成了我的第二外语。我开始在家说中文,而且特别喜欢遇到不认识的字词的时候问我爸妈。我大学的时候还在中国学习了一年。(中澳两国的大学差别实在是太大了!)关于家里的经济状况我很小的时候,我们家很穷,因为当时我爸还是一个博士生而我妈妈又没有获得工作签证。我们家所有的家具(包括我的玩具)都是别人捐赠给我们的或者是我们在庭院买的二手货。在学校,我可以吃免费午餐因为我家的收入水平已经快要达到贫困线。这么多年来,我们搬了16次家,在我爸找工作的过程中,全国各地我们都去过了。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中高产阶级的社会,我爸妈和我都有着高薪的工作,我们有一套抵押的房子,我们能买得起大多数我们想要的东西,不过并没有很多你在杂志上会看到的那种奢侈品。总的来说,澳洲的收入是很慢但是稳定爬升的,而不是像中国经济那种火箭式的上升。20年前,当我们处在我们有史以来最穷的状态时,我们远比我们在中国的亲戚朋友们要富有。比如我们有一辆81年产的丰田卡罗拉,在沃尔玛购物(20年前每一个走进了沃尔玛的中国人都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但是现在,我们已经完全没他们有钱了。比如我爸妈的朋友们都已经把他们家的孩子送出国去读书了,在那里他们支付着非常高的国际学生的学费还有很多用于旅行和购物的零花钱。我们有的人觉得家长特别辛苦就为了让我们能够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而努力找一份高薪水的好工作也是在浪费他们的努力,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奋斗到澳洲社会的更高层去。关于我的社交望眼一看,我在facebook上的朋友,一半都是亚裔澳洲人。长大的路上,我大多数朋友都不会说中文,这并不是我自己选择的。不知怎么,我上的学校刚好都中国学生非常少。一半的朋友都是白人,剩下的则是中东人和一些其他的亚洲人。在高中,我第一次有了一群华人朋友,虽然他们并不和我的那些非亚洲人的朋友们一起出去聚会玩乐。属于两个群体的人都是在澳洲长大的,我们看一样的电视娱乐秀,听同样的音乐。这两个群体对于我来说并没有太大不同,虽然他们对于一个旁观者来说确实很不一样。关于父母和家庭我只能推测一下我父母的文化身份,因为我们没有探讨过这个问题,不过我可以告诉你他们看起来时怎样的。我父母现在都是澳洲公民。事实上,他们甚至已经合法地改了英文名字。但是他们在家里说中文,看中国的电视(我妈妈喜欢非诚勿扰和中国好声音),做中国菜(我爸现在还是没法做出一个好吃的三明治),他们所有的朋友都是中国人。几年前,那个时候我们还有三家朋友也住在这条街上,我父母特别喜欢那个时候。夏天的时候,每个晚上他们都一起出去散步,在路边聊天。奥运的时候,他们在所有的项目都为中国加油(我通常为澳洲和中国两国加油),并且他们会很关心澳洲对华政策。不过换个角度,他们却很适应澳洲的生活,他们都和外国人一起工作并且和他们相处得非常好。我个人很怀疑他们到底有没有搬回过中国。过去20年他们的家乡现在已经成了一个记忆。每次我们回去的时候,我爸妈都无依无靠的,不得不依赖我们的亲戚们,他们都不知道那些国内很流行的产品和活动。他们试着让自己和正常的中国公民一样,但是他们很快就会“暴露”自己的身份。比如,当他们进一辆出租车的时候总是会第一时间系上安全带(安全第一!)。而且他们也不习惯没有干净的厕所,每个人之间保持距离,安静的等待绿灯。。。他们非常想念中国,因为那意味着他们可以和朋友还有亲人在一起。但是他们总是在最后又能开着自己的车,回到自己家的时候才真正感到放松。所以我说他们非常纠结。好沉重。。。结语移民千千万,但是总有共通点!不管为了什么而来,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但是又很庆幸自己来了澳洲!
                                                                         Alex
                    
安全提示

1、本文为网友发布内容,本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一切后果由发布人承担,与本站无关!

2、如网友所发内容侵犯您个人或您所在企业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客服联系处理

3、请对任何金钱交易和索要个人隐私的信息保持警惕态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机票小李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6-3-27 15: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18-9-17 10: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微信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留学移民网

GMT+8, 2024-6-1 12:32 , Processed in 0.022868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