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移民网

搜索
查看: 81|回复: 0

UKCN优可思丨赴英读博前竟然还要做学术准备?

[复制链接]

280

主题

291

帖子

589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891
发表于 2018-4-10 11: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相信大家在赴英读博之前,大多都有在网上费尽心思寻找各种攻略的经验,目的是为了让自己在英国的博士旅程顺利展开。然而,当你搜索着如何准备转换插头,常用药品,符合个人口味的调料以及给未来朋友的小礼物时,是否考虑过准备一下自己的学术旅程呢?

这是小问题,也是大问题。

所谓小问题

博士少则三年多则四年,真正拿到博士学位的五年六年也不在少数,因此即将出国的准博士生可能会觉得学术准备并不是什么特别迫切的事情,毕竟未来有至少三年的时间可以考虑并开展自己的学术旅程。

所谓大问题

读博本来就不是个容易的活儿,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人为了在自己名字前加上个Dr.的头衔而殚精竭虑,也不会整个社会对具有海外博士学位的推崇有加。那么如何做好赴英读博前的学术准备呢?

师兄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大家展开说说:

主观能动性

英国读博需要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

很多人虽然申请到并最终决定去英国读博士,可是对英国博士的培养体系了解的并不是特别充分,尤其是很多学弟学妹在申请英国博士时会连带着英美澳欧一起申请,在此师兄给你们的建议是:在英国读博是一个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的过程,对于习惯了国内那种老师、辅导员跟在身后吆喝加油督促的同学,一!定!要注意做好心理准备。

“小作坊式”培育体系

认识英国博士培养的“独特”之处。

美国读博属于流水线式,博士前2年需要完成相应的课程并获得学分,同时要能够完成一个小的论文通过导师组的答辩,这样才能顺利从博士研究生(PhD Student)变成博士候选人(PhD Candidate),此后才是正式的博士论文写作。

而英国则完全不同。

进校第一次和导师见面,导师便会希望你告诉他/她自己的论文规划。虽然英国博士时按照哲学硕士(Mphil Student)注册入学,但是导师希望你在9-18个月内(因学校而异)完成大约2万字的开题报告(Upgrade Report),同时要通过包括自己导师(组)以及校内或校外一名无直接指导关系的导师,组织的答辩组(Upgrade Committee)的考核。只有通过考核,你才能从哲学硕士转为博士候选人。这个过程,导师会给你必要的指导,但更多的是需要自己完成。

正是这种师傅带徒弟的“小作坊式”培养体系,更有助于我们提升独立的学术研究能力。

当一个“孤独的根号三”

在英国读博是一个“孤独”的过程。

理工科博士可能有自己的实验组,但是大部分人都是有自己的研究课题,一般前期是帮助自己导师的博士后或者高年级博士完成实验获得数据,但是对于人文社科类,很多时候都是单打独斗。

很多人觉得可以跟自己导师或是院系的其他同学讨论,然而博士论文选题非常散,不同的博士生研究的方向和重点往往相差十万八千里,甚至有时候观点相左也不足为奇。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与同院系或是同门的博士生进行学术讨论,交流的更多是研究方法和学术思维,具体到你自己的博士论文,还是需要我们多读学术文献,如此才能了解自己的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及自己如何能够通过博士论文来弥补这个领域现存的研究空缺。

学会说话

在英国读博需要你会说话。

无论是理工科还是人文社科类,学术创新的过程尽管孤独,却不是闭门造车。如果你想要得到其他博士生对你的支持,得到导师的支持,得到同行的学术支持,那就需要你会说话。

这里的会说话,指的是你能够把自己的研究设计、研究过程和预期结果清晰的表达出来。否则,别人即便想要帮助你,恐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当然,这种能力,实际上是我们在出国读博前就能够通过训练得到提升的。

来自作者的安利:

大家看完这篇,是不是觉得自己赴英读博前的准备有些不足呢?表怕 D( D  D " Dω D " D  D) D,请继续关注『学术大爆炸』,接下来Steven将从各方面展开分析,以自己的博士学习经历为你打开英国博士的大门!当然,分享的内容并不局限于赴英读博,还有后续的读博旅程、学术求职、文章发表等等。
安全提示

1、本文为网友发布内容,本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一切后果由发布人承担,与本站无关!

2、如网友所发内容侵犯您个人或您所在企业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客服联系处理

3、请对任何金钱交易和索要个人隐私的信息保持警惕态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留学移民网

GMT+8, 2024-6-2 16:16 , Processed in 0.011817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